新华社兰州1月23日电(记者梁军、王俊杰)数九寒天,北方建筑工地大多都已冬休,但甘肃革命老区庆阳市“东数西算”“西气东输”“西电东送”建设现场,各单位抢抓工期、迎峰保供,生产一线工人们干劲正足,一派火热景象扑面而来。
1月6日,中国移动(甘肃庆阳)数据中心施工现场,工人进行钢梁组装作业。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
中国移动(甘肃庆阳)数据中心施工现场,一阵急促的鞭炮声在半空传来。记者探窗看见,有工人在一根钢梁上点燃两串鞭炮。这钢梁被吊车提溜起来,冒着火光,随起吊绳缓缓上升。
“经过一个多月建设,智算中心发电机楼的钢结构要完成了,这钢梁就是最后一块材料。”中国移动甘肃公司庆阳分公司东数西算中心经理井利荣说。
1月6日,中国移动(甘肃庆阳)数据中心施工现场,工人进行油机安装调试作业。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
甘肃成为全国“东数西算”工程的枢纽节点以来,全国300余家数字经济生态企业在庆阳落户。庆阳市数据局介绍,截至2024年底,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已投运标准机架3.1万个,算力规模达到5万P。而中国移动(甘肃庆阳)数据中心建成后,庆阳算力规模有望再增加5万P。
“5万P,代表服务器每秒能处理5000亿张照片。”井利荣说,如今兴起的无人驾驶、大语言模型、图片渲染和处理都需要西部的算力支撑,“东部发达城市算力需求日渐旺盛,期盼着西部的数据中心集群加快建设进度,早一天提供稳定便捷的算力服务。”
“砰!砰!砰……”施工现场打桩声不绝于耳。为使新建的智算中心在2025年如期投产运营,200多名工人、30多台机器加紧基础施工。从2024年12月底开始,现场的4台桩机昼夜不停,以确保在2025年春节前完成智算中心全部的地基处理。
看完“东数西算”工程的紧锣密鼓,记者又驱车来到“西气东输”和“西电东送”的建设现场,这里的工人们正顶着严寒,守护祖国的“能源动脉”。
长庆油田陇东油区,一排排抽油机把“身躯”扎进上千米深的地下,源源不断地开采石油天然气。目前,陇东油区庆阳气田日产气量突破200万立方米,按照每户每天1立方米用气量计算,至少能保证200万户家庭的生活用气。
20日晚,井站巡护人员李海林(右)和工友加密巡检。新华社发
“呜……呜……”20日19时许,天已完全黑透,庆阳气田的报警系统响起,一瞬间,应急指挥大楼灯光全亮,迅速就位的值班人员检查后,判断是管线冻堵,造成气井压力值异常。
井站巡护人员李海林裹上棉衣,和三位工友赶到野外的井场。“冻堵是冬季最怕的事,会造成产量下降。”李海林说,如不立即解堵,时间久了越冻越多越堵越结实,会直接影响到春节保供。
夜色下的大山里寒气逼人。不知不觉间,在零下15摄氏度的野外,李海林和三名同事在井场工作了将近四个小时。
陇电入鲁工程是我国首个“风光火储一体化”大型能源基地外送工程,华能正宁电厂2×1000兆瓦调峰煤电机组是陇电入鲁工程重点配套电源。记者到来时,看到工人大多步履匆忙。一问得知,这家电厂刚刚并网发电不久。工人们一边给1号机组“找毛病”,一边为2号机组的整套启动并网做最后冲刺。
1月3日,工作人员在华能正宁电厂储煤场内堆存燃煤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
彭涛坐在显示屏前,目不转睛地盯着每一组数据跳动。他是电厂运行部集控值长。“等今年5月陇电入鲁工程投产,山东的‘亲们’就能用上甘肃电了。”彭涛说。
1月3日,工作人员在华能正宁电厂集控室内工作。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
眼下正值迎峰度冬,用电负荷高,越到春节,用电需求越大,光伏风力发电波动越大,正是检验电厂调峰能力的关键时刻。彭涛手头忙,双眼始终看向屏幕,整个采访过程他很少扭过头。记者主动坐在他旁边,但采访屡屡被他的值班电话声打断。
彭涛是陕西西安人,今年孩子刚满半岁,春节期间这个岗位需要他值守,因此无法回家团聚。他说,一年365天电力运行不间断,春节期间需要24小时值守,不回家是常态。
一个祥和、团圆、幸福春节的背后有着舍小家的坚守。这些保供单位和“在岗人”用“春节不打烊”的“红火”劲儿,守护着千里之外的“年味”。正如彭涛所说:“我们年味淡了,万家的年味才会浓。”